有一天,一位同事向我抱怨说,最近压力实在是太大了,手头的工作是一样接着一样,往往回到家里还要加班加点,都没有时间陪陪父母和孩子;已经到了而立之年,感觉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大不如从前了,但是迫于同行竞争的激烈,领导的注视,仍不得不逼得自己去做“拼命三郎”。这段时间,身体终于出现了反映:失眠,有黑眼圈,营养失衡,每天都觉得自己很累,需要大量的药物来支撑自己的体力,再这么下去,她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。
的确,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的人,他们的体力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,每天都需依赖大量的药物支撑,安眠药、复合维生素药片、咖啡等等,他们觉得生活已经苦不堪言,自己几乎被难以忍受的重压所摧毁,一天二十四小时也已经不再够用,对家人、对朋友根本无暇顾及,对生活充满了无奈。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。
这是一位哲学教授给他的学生们上的一课。一天,教授带了一堆瓶瓶罐罐走进教室,像变戏法的一样,先把一个空的大号罐子展示给学生们看,然后把弹珠一颗颗放进瓶里,直放到齐瓶口。教授问学生:谁认为这个瓶子装满了?全班学生都举手,一致认为瓶子已经装满。教授拿出一个纸袋,把里面的小石粒掏出来,一把一把地放进那个瓶子。小石子逐渐漏下,填补了弹珠之间的空隙,直至满到瓶口。学生们这才意识到,装了高尔夫球的瓶子并没有满。这时教授又问:谁认为这个瓶子已经装满了?学生确信,这下子瓶子是一定满了,不能再放其它任何东西了。可是教授又提起一个纸袋,朝那瓶中倒去。不料袋中装的是细沙,一股一股灌进瓶中,钻进小石子之间的空隙,直至满到瓶口。教授再次问学生,现在瓶子是否装满了?学生们想了一想,又一致坚决回答:这一次瓶子绝对装满了。教授一弯腰,从讲台下面拿出两罐啤酒,慢慢地倒进瓶子,结果满满两罐啤酒,都渗进了沙粒之间肉眼看不到的空隙。
这时教授开讲:我想请你们了解,这个瓶子就好比是我们的生活。当你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饱和,实际上你们的生活中还是有许多的空间,可以填补进去许多东西。而在你们的生活之中,有些事物是很重要的,就像这瓶中的弹珠一样,比如你们自己的家庭,亲人,孩子,你们自己的健康,你们自己的朋友们,你们自己的情感和热情。
的确,当我们告别学生时代,开始终日为生活、为工作忙碌甚至忙乱的时候,所有年少的梦想都在粗糙的生活中被磨蚀殆尽,深夜惊醒,常常会发现自己在疲于应对的状态中放逐了最后的青春岁月。波澜不惊的生活让人觉出心灵的麻木和疲惫。可是,日子总是要过下去,我们也明白,所有的救援归根到底来源于自身。
生命是一条不由自主的长河,它有砂跞的积淀也会有金子的点缀,每天早上,当我们重新汇入人流中的时候,不妨在月明风清的时候,认真检点一番,哪怕是历数自己的伤痕,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体认。因此,在疲惫的时候,我们应该去学会享受阳光和微风,去聆听孩子的欢笑,去细细品味栀子花的清香;在匆忙的日子里,在黄昏的时候,去看西山的晚霞,泡上一杯清茶尽情享受散发的淡淡幽香;无论有多少忙碌的理由和借口,我们都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的家人和孩子,给远方的朋友打个电话给个问候,这样我们才可以活得更真实,更自在。正如前面那位哲学教授最后倒的那两罐啤酒所蕴含的道理一样,不管我们的生活表面上看好像有多么繁忙和沉重,其实永远还是会有所空间,喝下两罐啤酒的。
生命中的每个刹那都会有一丝空隙和一个悠闲的瞬间,我们不妨好好审视,用心回味,妥善安排,这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晴朗的心境,教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,认识生活,认识我们每一个人不可重复的旅程。